中储粮、中储棉“职能定位没变”
时间:2025-02-03 03:05:20 出处:百科阅读(1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没变2014年,中储职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粮中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储棉那么,定位备受诟病的没变收储制度将何去何从?分别是棉花和大豆临储政策执行主体的中储棉、中储粮公司功能将如何定位?中储职西游记txt
《华夏时报》1月23日刊发《棉花大豆酝酿直补细则》报道。近日,粮中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相关问题,储棉中储棉总公司和中储粮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以邮件形式独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定位专访,回应称,没变公司的职能和定位没有变。
《华夏时报》:近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这是否意味着将要取消大豆和棉花的临时储备政策?
中储棉:因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会取消目前施行的棉花临时收储。
我们的理解是:一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是为了切实保护棉农利益;另一方面,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同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棉花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农产品,棉花产销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局;因此,有必要将完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和健全棉花市场调控机制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储备吞吐等手段,实现保护棉花利益、保障纺织需求和稳定棉花市场的基本目标。
中储粮:今年国家启动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后,以后就没有大豆政策性收购之说了,但这仅限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大豆,临时储备政策就要退出舞台了。不过,临储退出舞台,不是说政策就有问题。临储政策曾发挥了重大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了保护,避免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然而,由于国内收储对粮食价格的支撑作用,使得粮食价格连年走高,多年的累积效应形成了目前的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局面,国内的原粮和成品粮也出现了价格倒挂,这导致大量粮食进入临储,而作为市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却得不到原粮,其生存受到威胁,发展受到抑制,这些问题倒逼国家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出台和试点新的政策。
《华夏时报》:中储棉、中储粮一直是临储收购政策的执行主体,取消临储对中储棉、中储粮有何影响?未来职能和定位会进行怎样的调整?
中储棉:取消目前施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短期内降低了中储棉总公司的工作量,但中储棉总公司作为调控棉花市场的执行主体,其职能和定位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将根据国家调控政策的调整,优化业务流程,使储备机制更加灵活便捷,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中储粮:对中储粮的影响在于,试点实施后,大豆临储这项任务就没有了,新的目标价格补贴符合市场化趋势。但中储粮的职能和定位没有变,任务也不会变化,关键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手段调节市场。
《华夏时报》:目标价格补贴将按照耕种面积还是产量进行补贴?目标价格如何确定?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时间表?
中储棉: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目标价格补贴方式,具体方式尚不知晓。我们分析,将会采用一种简便、透明、可操作性强的方式,若需中储棉总公司在其中发挥作用,我们将义不容辞做好配合工作,让广大棉农真正拿到国家补贴。
中储粮:最低保护价和临储政策补在收购环节,而目标价格补贴不是补在流通环节,而是只补两头,“中央一号文件”说,“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这体现了价补分离,由市场决定的改革思路。我们也在关注具体细则的出台。